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服务 - 学习园地 - 正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研究:回顾与反思

时间:2017-06-21 15:33 作者: 点击:

作者简介:邵晓枫,女,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成都610068)

内容提要:近30多年来,我国学术界总结了自学考试制度在理念与发展方向、政策法规、管理、社会助学、课程、教材、命题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加强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协作、建立学分银行、创新自学考试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量改革自学考试制度的建议。上述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我们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自学考试制度的各个方面,为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提出更具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对策与措施。

关 键 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考试研究 考试改革

标题注释:本文系中国高教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新研究”(编号:2014ZBC01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427(2016)04-0034-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人们一直注重对这一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近30多年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自学考试”及“自考”为题目的期刊及报纸文章有9000余篇,硕士学位论文13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以“自学考试”或“自考”为题目的学术著作百余本,其间有不少内容对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建设学习化社会的推进,自学考试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学术界对自学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创新的研究大量增加。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大致的梳理、总结和反思。

1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总结学术界的研究,人们认为,自学考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及发展方向上存在问题。人们认为,自学考试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发展方针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1]对自学考试的认识存在着“非正规教育论”“补偿教育论”和“低质教育论”等错误观念,[2]存在着明显的“普教化”倾向和浓厚的“精英教育”色彩,[3]自学考试教育理念滞后、层次达不到高度、实践方向偏差、人才培养与专业定位偏离终身教育方向。[4]

第二,政策法规上存在问题。人们普遍认为,自学考试政策法规中存在着政策法规不尽配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有些内容已经过时、自学考试教育标准与自考生学习结果不统一、自学考试制度缺少具体的国家法律支撑等问题。[5]有人对自学考试政策历程、功绩、缺陷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认为其缺乏与其他教育形式沟通与衔接的政策、组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运行机制有待创新、主考学校的权力发挥受限制。[6]

第三,管理上存在问题。人们认为,自学考试在宏观调控、教学、课程、教材、助学资源、考试、自考生就业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各省自学考试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也缺乏有效沟通协作管理的机构与机制。如有人指出,自学考试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中存在着缺乏与其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沟通的新机制,未建立非学历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衔接与沟通的立交桥,缺乏灵活的市场调节机制。[7]

第四,社会助学中存在问题。认为在自考助学管理上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职能完善的、具有权威性的社会助学管理指导机构,[8]多种助学形式的发展及其相互配合、助学辅导与其他学习服务结合存在问题,[9]盲目开班营利现象较为普遍,社会助学发展不平衡;[10]在教学上以辅导代替自学、过分重视教学辅导资料和主考院校教师考前串讲,[11]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单一,重考试轻实践;[12]助学教师任职资格缺乏规范、流动性大、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发展的教育、缺少系统的教师激励机制及教师评聘考核标准;[13]助学质量欠佳,取证率低。[14]

第五,课程中存在问题。认为自学考试课程目标以学历教育为导向,[15]基本按专业设置,对于培养学生个性的课程较少考虑;[16]课程结构缺乏整体性岗位技术知识,课程设置模式单一;[17]课程内容忽视对应考者的能力培养,开考专业结构不完善;[18]课程载体仍以纸质课本为主,课程学习的支持系统仍以助学为主;[19]课程评价上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忽视对助学机构办学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应考者的评价以书面闭卷考试为主,评价主体只有国家权威机构。[20]

第六,教材中存在问题。认为自学考试教材存在照搬全日制高校教材的编写方式,没有充分考虑自考生的学习特点;[21]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职业性和实用性等问题。[22]

第七,命题中存在问题。主要有:制定及格线所依赖的参照标准具有随意性,及格线的确定主观因素过多,每次考试的及格标准难以做到平行一致;[23]考试试题为追求考试内容覆盖面而牺牲考试的内容效度,考查目标过多地倾斜在识记水平上。[24]

第八,质量中存在问题。有人认为,自考毕业生素质欠佳,偏重死记硬背,难以学以致用,知识不系统,缺乏创新思维,[25]甚至认为社会对自学考试的总体评价不高,其公信力有濒临崩溃之危。[26]

2对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研究

针对自学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新的社会形势,学术界对如何改革创新自学考试制度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端正自学考试发展方向的研究。人们认为,应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作为核心背景来确定自学考试的指导思想;[27]应从单一的学历教育考试转变为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考试、从单一的阶段性教育考试转变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28]应实现由学历型考试制度向生命教育模式的转化;应从城市重点转向农村重点、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和国际化、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数量扩展转向效益提高、从传统教学手段转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手段、从单一学历考试转向学历与非学历并重;[29]应把大学后继续教育、面向弱势群体的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合作搭建公共资源平台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30]应实现由学历型考试制度向生命教育模式的转化;[31]应成为开放、灵活的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32]

第二,对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策和法制建设的研究。人们一致认为,应当制定关于终身教育的专门立法,明确终身教育体系下自学考试的地位;[33]应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法规的内容,并提出了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进行修改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原则;[34]要从国家法律保障的视角来修订基本法规,从国家顶层设计的层面来调控宏观政策,使自学考试与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人才选拔制度乃至领导干部选拔制度相融通。[35]

第三,对改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的研究。认为应确立人本管理、动态管理、柔性管理、服务管理的理念,[36]坚持整分合、相对封闭、弹性、反馈、民主、动力、效率、方向等原则。[37]在管理内容上,要把自学考试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来建立有利于自学考试制度战略转型和全面创新升级的新型统管体制,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来设立国家自学考试审议委员会。[38]在管理方法上,人们提出了行政、思想教育、法律、经济、系统管理等改革自学考试管理的方法。[39]在管理模式上,人们提出要变单一的直线型管理模式为在集中指导下进行分权管理的模式;[40]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市场配置为主,由分省管理为主转变为大区协作管理为主,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法制管理为主。[41]还有人提出要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考试经费为辅的自学考试财政投资体制。[42]

第四,对改革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研究。认为应该确立以自考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理念,[43]以构建一站式学习服务中心,建立全日制助学服务平台和开放式教育助学服务平台为基本框架,为考生提供政策资讯、考籍服务、教学服务、过程性考核、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就业指导六大服务。[44]丁兴富提出,要构建自学考试公共助学支持服务系统,主张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建一个非政府组织来组织实施全国自学考试的公共助学服务,推出适合开放与远程学习的网络在线助学平台。[45]

第五,对改革自学考试课程的研究。认为在课程价值取向上,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应考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提高其综合素质置于首位,[46]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开放的课程理念;[47]在课程结构上应向依据社会需求和考生需要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相融合的方向转变,将传统的课程结构按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特色课进行调整;[48]在课程模式上,有人提出构建自学考试课程超市的模式。[49]

第六,对改革自学考试教材的研究。人们认为,自学考试教材应把着眼点放在培养自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要由浅入深,合理安排教材的分量,文字精练易懂;[50]教材内容应联系考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和当今科技发展的实际;[51]要做到促进考生有意义学习、内容激发动机、演绎与归纳并重、启发性辅导等要求。[52]此外,学术界还对教材的出版印刷、开发、发行、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不少的建议。

第七,对改革自学考试命题的研究。人们认为自学考试命题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评卷给分的客观与快速;[53]要正确掌握考试标准,体现培养目标,坚持试题的正确导向作用。[54]在命题标准方面,有人认为自学考试试卷有效性包括“内容有效性”和“统计有效性”两个方面,并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述;[55]还有人提出建立试题的目标群体的难度指标和区分度指标。[56]在如何使自学考试试题的设计更加科学化方面,人们提出了从总体规划到评分各环节应采取的措施,[57]拟出了自学考试试题编制的步骤,[58]专门论述了自学考试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设计问题。[59]

第八,对提高自学考试质量的研究。有人提出,我国自学考试质量观应为:从教育价值取向看,以学生为本,学生得到全面、和谐、个性和可持续发展;从人才观看,实现培养的人才类型多样化;从教学观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观看,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60]有人认为,自学考试质量保证机制可分为质量保障和质量监控两大系统,并分别阐述了这两个系统的具体内容。[61]金炳燮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建立自学考试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原则,外部构建与内部构建,并提出了提高自学考试质量的若干建议。[62]

第九,对加强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沟通协作建立学分银行的研究。学术界对自学考试与电大沟通协作的原则、方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电大与自学考试各自的优势和相互学习借鉴的主要方面;[63]提出要加强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学分互认”,提高衔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合作院校的交流与合作,[64]与行业合作,实现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65]要与普通高校沟通协作,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课程、学分互认工作;[66]提出了自学考试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与模式。[67]近几年,一些人提出要依托自学考试建立学分银行,如王海东认为,依托自学考试建立学分银行可从战略规划、制度政策和技术操作三个层面开展工作,并阐述了其中的重点、难点。[68]

第十,对改革自学考试发展模式的研究。学术界对于自学考试发展模式提出了不少观点,主要有:认为自学考试应由靠外部需求拉动模式转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模式;[69]按考生对象不同,把自学考试分为适应模式、提高模式、休养模式、涉农模式几种类型;[70]提出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衔接与并举的“双证并举”模式;[71]把自学考试的发展模式按办学主体及受教育对象不同分为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并分别对两类模式进行了再分类和阐述。[72]其中,黄恩育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他总结了自学考试运行模式的主要特点、出发点、理论依据、内容构成,提出要建立“服务自主学习”的运行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新模式的构建途径。[73]

3对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研究的反思

总体来看,我国学术界对如何改革创新自学考试制度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1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一,对于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首先,研究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出现了较多的著作与论文,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硕士学位论文。其次,研究人员从最初的以自学考试实际管理人员为主扩展到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提高了研究的理论水平。再次,研究的系统性不断增强。从最初的单打独斗逐渐走向有组织的进行,表现为组织了数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课题研究,各省研究人员分工协作,使研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最后,注重从自学考试实际出发,力图使理论研究与自学考试实际结合,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区域研究和个案研究。

第二,总结了自学考试制度在理念与发展方向、政策法规、管理、社会助学、课程、教材、命题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加强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协作、建立学分银行及创新自学考试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对策与建议。这些研究既丰富了自学考试的相关理论,又对自学考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还与国家的有关政策相辅相成,促进了自学考试政策的不断完善。

第三,初步运用多种理论来研究自学考试改革创新的有关问题。如运用测量学理论分析自学考试的命题问题,运用管理学理论研究自学考试各个环节的管理问题,运用课程理论研究自学考试的课程问题,运用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运用学分银行相关理论研究依托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学分银行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并加强了研究的学理性。

第四,研究中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随着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化社会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自觉地把这些理念作为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表现为普遍主张自学考试应向终身教育方向发展,是终身教育立交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对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融合,特别是如何依托自学考试机构建立学分银行的研究。

第五,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主要有:(1)提出自学考试向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生命教育、非学历教育发展,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等观点,正确地反映了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2)提出要从国家法律保障的视角来制定和修订有关基本法规,有利于加强自学考试的法律保障。(3)从相关的管理学原理出发,对自学考试各管理环节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议,如提出把自学考试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来建立有利于自学考试制度战略转型的新型统管体制,提出要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考试经费为辅的自学考试财政投资体制等都是很有意义的。(4)提出了构建自学考试公共助学支持服务系统的观点,体现了自学考试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属性。(5)正确地总结了自学考试命题中存在的问题。(6)从教育价值取向、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学考试的质量观,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自学考试质量保障体系。(7)提出了一些自学考试与电视大学、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社区教育沟通协作的建议,尤其是提出了以自学考试为依托,建立学分银行的设想,反映了当前建立终身教育立交桥的要求,也是自学考试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

3.2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总体而言,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研究学理性还比较欠缺,研究水平与普通教育相去甚远。表现为在研究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质量、自考助学、投资等问题时,不少研究都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如在研究自考助学与投资等问题时,虽然也有人讲到了政府在其中的责任,但大多没有从公共管理理论等高度去分析自学考试的性质与政府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等。同时,在研究中还存在着创新性不足的缺陷,重复性研究较多。

第二,在研究的范式上,缺乏用教育研究范式的相关理论来指导研究的自觉,导致在研究范式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如: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化,即以哲学思辨研究范式为主,量的研究不多,质的研究更是难见;研究中缺乏哲学的反思与批判,理论水平较低;对自学考试系统的复杂性重视不够,系统性和整体性观念不强,线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忽视自学考试的自组织性特征等。

第三,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是规定自学考试制度培养人才的规格与基本素质问题,也是自学考试制度中的核心问题,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不多,而且大多是泛泛而谈,没有系统地论证自学考试培养目标确立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更没有建立比较严密、科学、系统的培养目标体系,同时,自学考试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所确立的培养目标也应是多元的,而这些目前都几乎还没有人对其进行具体的探究。

第四,对如何理顺全国考办与地方考办的职权关系、自考办与合作部门行业的职权关系,怎样建立自考投资体制等一系列管理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自学考试学分制的研究较少,我国自学考试学分制中最大的问题是提供给考生选修(选考)的课程门数普遍偏少,没有体现出学分制的精髓,使学分制在自学考试制度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学术界对此研究不多。

第五,对怎样加强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建立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等的研究缺少全局性的规划和可操作性;同时,教学是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但学术界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如怎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与考的关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研究不多。

第六,在如何改革自学考试课程与教材上,人们还没有真正以课程理论来指导自学考试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对于自学考试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更不深入,大多停留在只提出了基本观点的水平上,而且这些观点也并不完全与系统,而课程理论在普通教育领域已十分丰富,我们完全可以,也应该借鉴。对于改革自学考试教材,人们大多把考生当成被动接受教材的对象,这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把教材当成学生认知、理解、建构等的中介和范例的基本观念不相符合,不利于充分发挥考生学习的主体性。

第七,在命题上,人们对自学考试本身的特点关注尚显不够,一些研究有照搬相关理论之嫌;对于标准化试题基本持肯定态度,而这种标准化试题恰恰不利于对考生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创新能力,以及道德品质、人格健康的考查;对自学考试命题中如何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科学与人文、知识与能力、结果与过程等关系的问题研究不够。

第八,在提高自学考试质量上,过多地注重于对考试过程质量的研究,没有把提高培养质量的研究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大多数研究都只是比较肤浅地提出自学考试的质量观应该是什么,没有比较深入地分析论证确立自学考试质量观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也没有提出系统、具体的自学考试质量标准体系。

第九,对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怎样实行学分互认,怎样整合彼此的教育资源,如何以自学考试为依托,建立学分银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还缺少系统的理论论证,也缺少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步骤,但这又是建设学习化社会,以及使自学考试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对改革创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研究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但这些研究已为自学考试制度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在终身教育视域下,从多维角度出发,以多种理论作为指导,应用复杂性研究范式,注重多种研究方法及其整合,深入探讨自学考试制度的各个方面,提出一些既具有理论根据,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对策与措施,使自学考试制度实现不断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其中,对于如何依托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应是我们今后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金一鸣,叶忠海.自学考试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299.

[2][5][41]王志武.自学考试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考试,2006(12):38,37,19-20.

[3]韦剑文.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历程及当前主要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22.

[4]陶玄.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定位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3:22-23.

[6]李中亮.自学考试政策的衍变和修改建议[J].中国考试,2014(8):22-26.

[7]李刚.机遇与挑战——探讨新形势下高教自考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市场前景[J].继续教育研究,2006(1):71.

[8][37][50]陈斌,等.自学考试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327,97-104,195-196.

[9]李荣希,于信凤.自学考试——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创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98.

[10]周渝锋,杨渝平.终身教育体系下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发展趋势及改革[J].中国考试,2014(4):31-32.

[11]周福明,周修亭.自学考试中教学辅导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1995(7):36.

[12]周競,朱晓春.关于提高自考助学质量有效途径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42.

[13]韦鹬.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33-38.

[14]黄卫军.有效提高自考助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考试,2012(9):45.

[15][51]马开剑.论高教自学考试课程改革的内容[J].开放教育研究,1998(6):23,37.

[16]方竹根,王南雁.谈自学考试课程的设置[J].中国成人教育,2002(7):35.

[17]薛东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设置新模式的思考[C]//1999年考试研究论文专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6.

[18][20][46]杨培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7-8,38-39,19.

[19][47]李文娟.高教自考课程改革研究——以福建省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9:8-11,81.

[21]林馈悟,崔国平.谈当前形势下的自学考试教材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5(9):34.

[22]张环.试析统编自考教材的质量监控机制[J].中国考试,2000(1):11.

[23]何晓淳,等.论在自学考试命题工作中如何正确掌握及格线[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2(4):89-90.

[24]黄光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保证系统研究[M].福州:海风出版社,1998:65-69.

[25][73]黄恩育.自学考试模式新论[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161,57.

[26]周霖,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基于课程、制度与社会评价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28.

[27]王新民,等.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1-43.

[28]刘海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2.

[29]戚若予.自考要有新定位新拓展[N].中国教育报,2005-11-9(9).

[30]杨江.自考网络助学资源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摘要.

[31]吴遵民,张媛.终身教育思潮下我国高等教育自考的定位与发展契机[J].继续教育研究,2008(1):52.

[32]靳希斌,戴家干.自学考试制度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J].教育研究,2010(6):52.

[33]罗艾,宋江洪.论终身教育与自学考试制度改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4):218.

[34]孙卞.为何要修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N].法制日报,2002-6-20(7).

[35][38]康乃美.自学考试制度战略转型的探索研究[J].中国考试,2014(4):19-20,18-19.

[36]吴远芳.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D].武汉:湖北大学,2007:28.

[39]于忠正,等.自学考试管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9-14.

[40]张世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形式的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109-111.

[42]黄恩育,王志武.试论自考教育投资体制建设[J].中国考试,2004(5):23-26.

[43]刘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21-22.

[44]王火生,等.关于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考试,2013(3):34.

[45]丁兴富.试论将我国自学考试建成全球最大的开放与远程学习体系[C]//走向辉煌:天津市纪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二十五周年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62-64.

[48]李宏波,张忠家.论自学考试课程体系建设[J].成人教育,2015(2):1-2.

[49]虞佩珍.课程“超市”模式的构想及探讨[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自学考试分会年会论文集(2006).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51-453.

[52]福建省《自学考试教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考生对自考教材的希冀及我们对编写教材若干原则的思考[C]//199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建设研究论文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181-184.

[53]志学.自学考试命题的研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5(Z1):195-198.

[54]林文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导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136-138.

[55]卢正勇.高教自学考试试卷的有效性分析方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1):125.

[56]程力,柳博.自学考试试题实测难度和区分度指标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51.

[57]王建民.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质量控制[J].中国高等教育,1987(3):41-43.

[58]曾祥建.提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89(4):76-77.

[59]王小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突出创新能力考查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30-36.

[60]邵晓枫.我们应具有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观?——近三十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观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1(4):77-79.

[61]梅伟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保证机制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5):79-80.

[62]金炳燮.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46-62.

[63]边星灿.电大教育与自学考试教育的比较和启示[J].电大教学,1998(4):10.

[64]邓叶丽.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研究——以浙江省为个案[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0:18-45.

[65]郑煜.“高教自学考试”促进“灰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兼论上海“自考”自身发展模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55-63.

[66]于建坤.找准定位,推动自学考试新跨越[N].中国教育报,2005-1-12(5).

[67]崔巍.自学考试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65-77.

[68]王海东.从自学考试制度到学分银行制度[J].中国考试,2013(3):46-47.

[69]王海,等.试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模三次负增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20.

[70]吴家桂.终身教育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其模式建构[J].江苏高教,2007(6):142-143.

[71]黄晶晶,殷明.高教自学考试“双证并举”模式探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16.

上一篇:终身教育发展保障机制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下一篇:继续教育“立交桥”:框架与行动